各界代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协知识人民政协组成方面各界代表
道教
发布时间 : 2003-10-09 13:55
道  教
 
  道教是中国自创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因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为教主。有史可查的道教活动,始于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南北朝时期,北方道教经寇谦之的改造,南方道教经葛洪、陆修静、陶弘景的改造,都有了较大发展。隋唐时期,道教产生了诸多小派,修炼方式也由修炼外丹向修炼内丹转化。金元时期又产生了一个较大教派-全真教。此后,各派之间逐渐融合,发展至明清时,正一道成为符箓派的代表,全真道成为丹鼎派的代表。
  道教以“道”立教,其教义主要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万物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天马,饮天河水,有天兵、天将、天女侍奉左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人类,也指具体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若能修善、德,即可由阴间超脱,脱离苦海,成为鬼仙。
  道教仪式,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统称为“斋醮”道场。道场以天为计,有一、三、七、四十九天不等。道教的主要信众是汉族群众,此外,在羌族、白族、壮族中等少数民族中亦有广泛传播。
  道教传入广东始于魏晋时期,西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江苏道士葛洪因避战乱到广州炼丹传道,后转往罗浮山炼丹、著述和传道,并先后在山上建立都虚观、九天观、黄龙观、酥醪观等修炼场所,罗浮山因此成为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葛洪的弟子黄初平在山上修炼成仙,被尊称为黄大仙,成为省内及港澳地区道众信奉的一位地方神灵。
  唐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推崇,道教开始大行其道。省内惠州的罗浮山、清远的飞霞山、连州的福山因为在民间的重大影响而名列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北宋末年,罗浮山的葛洪祠因被宋哲宗赐名“冲虚观”而名声大振,逐渐成为华南道教宫观之首,后来又成为全真道十方丛林之一,称为冲虚古观。元代以后,道教在广东起伏发展,逐渐分化为全真教和正一教两个宗派,至解放前广东道教以全真道龙门派为主。
  建国后,在党的宗教政策的保护下,道教得以在广东继续存在、发展。改革开放后,全省先后恢复、重建道教宫观50余处,比建国前的14处扩大了两倍多,广东道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