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研讨
改变政协“不作为”“不能作为”现象
发布时间 : 2014-08-18 09:28



改变政协“不作为”“不能作为”现象
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 

      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倡导并于1949年成立的,最具中国政治特色的“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在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转型期引发的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发性,要求“政治协商会议”作用发挥更大、更有力。本人于2011年10月开始,因工作需要成为越秀区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我当上区一级政协委员的一年多来,一方面深深感到政协委员这个位置责任的重大,但另一方面,也明显感到,从基层政治协商会议的实践情况看,当前,政协委员履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普遍性的现象,就如流传于坊间多年的民谚所说的那样:“人大举手,政协鼓掌”,即政协委员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履职成为一种表面的形式,被动的“不作为”、“不能作为”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不作为”和“不能作为”的现象
  个别政协委员,受现实条件的影响,处于想“作为”而“不能作为”或“不作为”的尴尬,”主要表现在:一是参与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在不少人、包括部分的领导干部、政协委员本身的潜意识里,政协委员只是一种“政治待遇”,是“荣誉称号”,只要跟着党和政府走,举举手就行了,却较少意识到它其实是一种职务,是一种责任。因此,部分基层政协委员在政协活动中习惯于“同意”和“服从”,习惯于说“我没意见”。不会、不敢、不愿参与协商监督、参政议政。二是能力水平不高。政协委员的能力是发挥作用的前提。我们不否认,绝大部分基层政协委员在本职岗位上是能手、是佼佼者。但是,做政协委员跟干本职工作不同,要对国计民生、社会问题了解,要有独特的见解,要能综合分析社会问题,要有较高的语文表达能力。而一部分的政协委员,却是建言献策水平不高,视野不够宽。当面对一些具有宏观性、前瞻性、深层次问题时,提出的意见建议有一定局限性;部分基层政协委员社会活动能力较差,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信息来源渠道较少,导致参政难以参到点子上,议政也议不到关键处,想有为而无法作为。三是活动方式不多。从活动方式上看,政协委员采取的多是会议的形式,政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一般通过一年一度的政协会议,而且仅是宏观参与。如政协大会上只是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且这种意见和建议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基本形成之后提出的,政协的这种决策参与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只能在政府已有的决策框架内进行修修补补。同时,政协委员只局限于调研、视察、提案等有限的几种形式。四是机制保障不够。政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尤其是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影响了政治协商的成果和质量。比如:对政协委员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刚性的考核办法。以致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不,而且,对政策提案的回复往往流于文字和形式,政协委员亦不关心回复的结果;对一些问题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多停留于表面;一些调研工作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情况反映得多,对策建议得少。此外,对积极履职的委员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
  二、改变“不作为”和“不能作为”现象的对策
  政协主要职能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政治协商的内容十分广泛,就政协全国委员会而言,国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方针政策及重要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财政预算、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大事项,国家的重要法律草案,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家和其他重要领导人人选,国家省级行政区划的变动,外交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关于祖国统一的重要方针政策,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各党派之间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它重要问题等,都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则可参照上述内容的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政治协商的内容。委员是政协履职工作的主体。政协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要靠委员去落实和履行。政协的优势、政协的活力、政协的潜力,都在委员。政协组织要想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衡量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标准。政协委员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宪法赋予的权力。因此,充分发挥委员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改变“不作为”、“不能作为”的现象。  
  (一)提高委员意识,增强参政议政的自觉性、主动性。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宪法赋予的权力。委员是政协履职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能否行使好自己的权力,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能否履行好自己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职责。所以,政协委员的“委员意识”是政治活力的源泉之一。作为委员,就必须充分认识自身担负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有为才能有位。政协委员不是一个荣誉称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政治责任,把荣誉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积极而不被动、认真而不是敷衍、切实而不表面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被市民誉为“明星委员”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就是一个“委员意识”十分强的政协委员,从2003年担任市政协委员至今,提过不少提案,做了不少事。从建议羊城通八折收费,到珠江新城开通公共小巴,再到为解决番禺垃圾围城建言献策,甚至为了同德围解围,住进了同德围。这种委员,才是履行职责的委员。同时,加强委员间的交流和培训,促进委员参政的意识。   
      (二)立足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政协委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政协委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必须有能力履行参政议政的任务,能够加强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反映民生问题。因此,政协委员在增强参政议政能力上要做到:首先,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唯此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增强政协委员的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自己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基础条件。第二,就是要学会熟练运用政协的各种工作方式和手段,例如调研、视察、会议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参政议政,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第三,就是要紧密联系和团结群众,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反映民愿,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正当要求的代言人。因此,第四,政协委员就是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政协工作,热爱政协工作,献身政协工作,努力把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特点和规律,真正发挥好一个政协委员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在充分认识政治责任的基础上,自觉地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握大局,体察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情况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积极为参政议政积累素材;就是要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并做到有备而来,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要经常地撰写提案,及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三)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增强政协的凝聚力、吸引力。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开阔思路,在创新委员活动内容、方式上多动脑子、多下功夫,有所突破。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据了解,全国政协先后转发或下发了《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规定》、《提案工作条例》、《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等十规章制度,重新制定和修订十余项规章制度,这是政协开展工作的规范。因此,各级地方政协要结合自身实践,对照履行职能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每届除第一次全委会外,其他几次是否专门安排、何时安排预备会议?届中调整、增选、补选领导成员,是举手、鼓掌通过还是投票通过?政协委员是否听取同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都需要用制度予以规范。再比如,政协的建议案,作为委员辛苦调研、政协常委会或主席会议高层次协商议政的成果,由于没有制度依据,办理起来随意性很大,有的上报后就没了下文,直接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二是扩大政协委员的知情权。要请有关专家向政协委员做形势报告,印发学习资料,组织政协委员学习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政协委员知“上情”;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政协机关要汇总通过简报、摘编、短信等方法及时向政协委员传递,同时要组织委员开展调查、视察活动,让政协委员知“下情”。地方党委、政府要支持政协委员对本行政区域情况的了解掌握,在召开和举办有关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时,邀请本区域政协委员参加,让政协委员知“内情”。三是探索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优秀调研报告、优秀信息等评比表彰奖励办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政协委员履职情况登记建档,进行回顾、总结、点评,并适时通报。要建立约束机制,对委员学习、参加政协活动、书写提案、调查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四是推荐进入和退出机制。一方面要考虑政协委员是由界别组成的特色,把界别中的优秀人物纳入政协委员队伍,同时也要考虑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参政议政热情等。坚持“无参政意愿的不推荐,无工作能力的不推荐,无做事激情的不推荐,无空闲时间的不推荐”原则,真正把代表性强、影响力大、思路多、想做事、参政热情高的人作为委员人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挂名委员”现象。同时,对履职不好的委员予以通报、告诫、甚至取消委员资格,保持委员的生机和活力。五是探索设立街镇政协工作室。参照人大工作室的做法,划拨一定的经费、固定场所,在最基层的街镇设立政协委员工作室,把全区所有政协委员分派驻街,同时召集同一居住地(街道)的所有政协委员(全国、省、市)开展问政活动,拓展政协委员活动渠道,贴近居民,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使政协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六是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就像韩志鹏委员那样,开通微博,还有,在政府的公共网络上,专辟一角给政协委员与群众进行网格交流沟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