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研讨
加强多党合作 建设和谐社会--郭红
发布时间 : 2008-04-02 17:19
 
  
郭红
 
提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和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多党合作    人民政协    政治文明    和谐社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则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实现途径。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一、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与时俱进的党,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党,它能够长期执政,这是中国人民的希望,也是中国稳定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二、人民政协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
1、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它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人民政协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两者是不可分的。
人大和政协都是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和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巨大进展,表现为共产党领导执政,多党派合作、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参政党。这与多党竞争、议会政治、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不同的。人民政协是实现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和代表。
    我们中国的民主政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代表大会,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实现民主;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已经载入宪法,是通过政治协商来发展民主。这是两种形式,也就是大家说的选举加协商。
  这种民主突出的优点是在选举以前和决策中来保证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能够平等、有序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理性的讨论和协商中作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策。这和西方两党在对决中找民主以及在政党纷争中找民主是不一样的,是根据国情民意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方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个执政党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是人民最大的幸福。与一些国家,包括西方的发达国家,在恐怖威胁的笼罩之下和一些国家长期处于动荡相比,我们国家是比较祥和的,发展是平稳的。这种安定团结是来之不易的,和我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优越分不开的。因为一个党的长期执政,可能会存在隐忧,如果一旦决策失误,损失会很大。由于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运行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制度文明,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关键的环节。而通过协商能够完善、丰富、校正决策意图,使决策更科学化、民主化。政协的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是通向和谐社会很重要的途径;政协履行三项职能,即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所以政协本身就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本质的内在联系。
4、政党组织之间的互相合作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质是高度民主政治,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实现政治资源合理配置。监督和制约既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制约国家的思想,为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顺利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制约机制。不同政党组织的存在有助于执政党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任何专断行为。政党组织之间的互相合作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整个社会制约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社会参与国家政治管理,社会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都和社会的议政机制有直接的联系。社会议政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反映民意、议论国事、参与决策、实施监督,这实际上就是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除了表现在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对国家权力的构成极其运行的决定作用和制约作用外,更重要的在于人民有权随时表达自己的意志,过问国家的政事,了解国家的决策过程和国家公务员实施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具体情况。
      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框架下,公民可以通过人民政协这一多党合作的载体进行议政,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对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施“民主的监督”。
    三、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下进行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明政治建设,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党内民主有待加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还存在,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家长制”、“一言堂”,权力过分集中于第一把手之中,党的领导变成了个人领导,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不高,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上,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监督的多,对执政党监督的少,事后查处和制裁的多,事前预防监督和事中制止性监督的少。
      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和部分政协委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说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是“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不说白不说”。此话虽有些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协的参政议政没有被重视和参政议政的质量不高。如何在以人民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下进行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
1、以法治代替人治,发展民主政治,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必须以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监督对象,以权力监督为核心,以纪检机关为载体,以制度为依据,以党员、群众为后盾,成立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名人士联合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专门履行监督的职责,并加强政党立法,使多党合作基本制度法律化,多党合作组织形式法律化,执政党的地位、作用和行为规范化和法律化,政党的监督法律化。
      2、进一步加强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完善程序。
市委应根据年度工作重点,研究提出全年政治协商规划,并把议题和相关材料提前通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并及时反馈情况。各级政协组织要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要求,推进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帮助和支持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和调查研究中提出意见,通过人大和政协建言献策,认真研究、完善特约人员工作和对口联系工作。
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每年要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重要方针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检查,及其它执法和专项检查工作。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制定措施,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及时通报情况,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及时反馈民主党派提出的批评意见。
3、加强党外干部安排工作,推进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
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贯彻全国、全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继续加大市政府职能部门党外干部的安排力度。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和省垂直管理的部门领导班子中选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
综上所述,我们要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好地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