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纪念堂的云鹤华表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纪念堂前立孙中山全身青铜像,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两层楼房的附属建筑。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赵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台(歌舞岗),明代建筑的观音阁。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至刘王殿(昌岗路街心花坛),全长大约8千米。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
空中俯视,纪念堂呈外突的伞型结构,青砖蓝瓦蓝象征着孙中山先生当年设计的青天白日,实在令人瞩目。老辈人口耳相传说,曾有风水先生杜撰了一个故事,说纪念堂像一个张牙的虎头,背后的越秀山是虎身,山顶的纪念碑是高竖的虎尾,这只匍伏的大虎正对着临江的那头白羊(石室),于是人们怕羊城不祥,便在虎后装了一粒宝珠(球形水塔),才把它锁住了。
中山纪念堂广场内还有诸多别致有趣的人文景观:木棉王、“树抱树”、“钢管”直树根、树上树、雄伟壮观的“山”字、“游龙休憩”、“蟒蛇”下树等。